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Vibe Coding、AI编程、三层结构、编程工具、代码生成
大神Karpathy发布全新Vibe Coding指南,总结出一套AI编程的三层结构,这也是他对Vibe Coding概念的升级式售后。
这套三层结构源自其个人编程实战经验,是根据工具的使用频率和任务种类对Cursor、Claude Code/Codex和GPT – 5 Pro进行的结构化组织。第一层是Cursor,负责常见、简单、局部的补全与修改,约75%的情况可通过其Tab键自动补全代码。在此,通过在项目适当位置写具体代码片段或注释能与大语言模型进行高带宽沟通,清晰传达任务意图。也可高亮具体代码请求修改。
第二层是Claude Code/Codex等可在Cursor侧栏配置的模型,用于实现通过提示词较易指定的大功能块。在开发者陌生领域,它们能发挥重要作用,还能快速生成可视化或调试代码,进入“代码后稀缺时代”。但这类模型容易跑偏,代码易成“屎山”,存在滥用try/catch、抽象复杂、代码膨胀、复制粘贴等问题,开发者需手动清理。同时,当前AI编程工具在解释性和交互性上有局限。
第三层是GPT – 5 Pro,在最难的情况下使用。当Karpathy、Cursor和Claude Code卡在一个bug上10分钟无果时,它能找到bug,还能挖掘深奥文档和论文,处理复杂任务。
Karpathy总结,编程在不同工作流和工具间打开多种可能性,但也会让人产生焦虑。他分享经验能促进开发社区迭代进步。4个月前他分享过Vibe Coding指南1.0,一直在完善实践这一构想。
网友们对大神分享深有同感,小问题靠AI补全,大问题靠AI工具给方向并自行监督。不同模型切换选合适工具成了一门艺术。还有网友认为确保LLM生成代码一致性要提供详细需求说明、功能拆解和验收标准。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1698字 | 7分钟 ]
【原文作者】 量子位
【摘要模型】 doubao-1-5-pro-32k-250115
【摘要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