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这就又回到“雕花”时代了?

AIGC动态2个月前发布 Si-Planet
267 0 0
AI这就又回到“雕花”时代了?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AI困境技术停滞商业化难题投资谨慎AI寒冬

近期,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呈现出一种矛盾的景象:表面上百花齐放,实则暗藏疲态。众多科技巨头和创业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AI产品,却难掩同质化的窘境。例如,AI明星产品Character.ai在高峰期的推理请求量已经达到了谷歌搜索流量的五分之一,但真实的情况不容乐观,订阅用户不到10万,近期在努力削减成本,由于融资困难,正在考虑出售。AI社交产品大多局限于伴聊和角色扮演功能,商业化前景堪忧。

整个AI行业似乎都陷入了一种“雕花”困境,过分关注表面功能的堆砌,底层的突破出不来了,突破性的创新让位给了同质化的功能微调。例如,苹果公司推出的个人AI系统Apple Intelligence,除了强调隐私保护,实际功能展示乏善可陈。微软推出的人工智能工具Recall,本质上并没有任何创新,只是抄了一个Rewind,而且存在隐私风险。OpenAI的AI视频生成模型Sora发布时间悬而未决,GPT-4o语音模式一再跳票,SearchGPT也难掩其“期货”属性。

在头部企业陷入“雕花”困境的同时,创业团队也未能幸免。随着“模型即产品”的投资窗口期过去,厂商们面临着变现压力,迫切需要寻找落地场景。AI搜索成为新的热点,但众多玩家推出的AI搜索产品大同小异,缺乏实质性的差异和创新。浏览器插件也成为各家争相布局的对象,但大多是在做“雕花”工作,鲜有真正突破性的应用。

回顾上一波以计算机视觉技术起家的AI企业的起落,我们发现它们并未真正走出“雕花”困境。尽管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场景碎片化和商业化不顺仍然成为它们后继乏力的主因。如今,大语言模型似乎正在重复这一历史。虽然GPT等模型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真正能创造持续价值的商业应用仍然稀缺,模型能力的提升也似乎进入了停滞状态。

OpenAI提出的通用人工智能五级能力评估体系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发展路径。当AI达到第二阶段(“推理者”级别)时,可能具备在消费级市场大规模流行的条件。这意味着,大模型公司需要不断提升AI的通用泛化能力,才能真正突破商业化和产品化的瓶颈。但在此之前,OpenAI可能还需要融资数百亿美元才能覆盖其成本。

与此同时,华尔街也开始重新审视他们的调子,从狂热的拥护转变为更为谨慎的支持。高盛、巴克莱银行等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向AI的热潮泼了冷水,警告生成型AI技术依然面临漫长而充满疑问的发展道路。高盛甚至怀疑AI的成本是否会下降到足以证明其价值的程度。

人工智能将永远改变商业一切,已成为商业和学术界的口头禅。但这是曲折上升实现的,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AI经历了几次寒冬,由于未能实现期望而导致对AI兴趣的减弱。这种起伏的背后是对技术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回顾这些发展过程,能为我们理解当前生成式AI热潮提供一种历史视角——这里似乎存在着一个规律,就是对AI技术的乐观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一段挫折期和AI投资下降期,用人们爱用的词来说,就是AI寒冬

人工智能目前可能仍停留在拨号时代,直到拨号上网逐渐消失后,互联网才真正发挥出潜力。同样的,总有一天我们会拥有一种新的人工智能形式,让今天的ChatGPT像1998年的门户网站一样过时,只是可能无法指望它会在未来一两年内发生。

豆包-智能助手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3248字 | 13分钟 ]
【原文作者】 硅星人Pro
【摘要模型】 moonshot-v1-32k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