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中国车企“上车”大模型进展如何?

AIGC动态8个月前发布 ai-front
793 0 0
过去一年,中国车企“上车”大模型进展如何?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智能化汽车行业AI大模型自动驾驶智能座舱

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AI)驱动的变革。”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已成为行业的新趋势。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乘用车数量将超过3亿辆,人工智能将为汽车领域带来超过380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汽车制造商如红旗、长城、东风日产、吉利等纷纷加入”文心一言”生态,利用AI大模型来提升数字化能力和差异化竞争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商用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26.8%和22.1%,超过行业整体水平。随着市场规模的增长和自主品牌的加入,消费者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行业正从价格竞争转向以技术和智能化为主导的新竞争阶段。AI大模型的引入正在推动这场革命,成为智能化实施和车辆全面数字化的新焦点。车企正在利用AI技术优化设计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强用户体验。

自动驾驶技术是AI大模型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长城汽车控股的毫末智行发布了全球首个自动驾驶生成式大模型DriveGPT雪湖·海若,通过RLHF技术对自动驾驶认知决策模型进行优化。尽管DriveGPT已完成4000万公里驾驶数据的训练,但尚未实现端到端自动驾驶。相比之下,上汽集团的智己汽车采用的导航辅助驾驶技术(NOA)看起来更为现实,已经在新车智己L6中使用了DDOD和DDLD融合感知大模型,并计划开通无图城市NOA。

智能座舱技术也是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如何增强驾驶体验。智己汽车发布的“全程AI舱”整合了软硬件技术,并在安全和舒适性上进行了优化。奇瑞汽车和广汽集团在智能语音交互方面取得了进展,吉利则推出了车外AI语音交互功能和多项AI原生应用。

比亚迪和北汽蓝谷等公司正在推动整车智能化。比亚迪的双循环多模态AI“璇玑”和智能化架构“璇玑”覆盖超过300个使用场景,旨在打破系统间的壁垒。北汽极狐推出的全栈生态自进化技术体系“达尔文2.0”强调了整车智能化、设备协同和信息共享的重要性。

AI大模型在车辆制造中的应用正在改变生产资料的角色,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全产业链自动化流转。中国一汽与阿里云合作开发的GPT-BI通过自动化报表生成和决策支持颠覆了传统业务流程。吉利的星睿AI大模型将自研的NLP语言处理模型与NPDS研发体系和全链路场景数据库深度融合,支持研发人员在多个方面的应用。

然而,车企在采用AI大模型时仍面临技术和基础设施挑战,如车载算力的限制和海量数据资源的管理。此外,智能汽车的高成本和供应链问题也是挑战。比亚迪坚持全栈自研“整车智能”的战略,以实现系统联动融合和降低成本。

总之,AI浪潮正在汽车行业引发深刻变革,车企需要适应这一趋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同时,InfoQ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生成式AI开发者洞察2024》报告和即将于5月举行的AICon全球人工智能开发与应用大会提供了更多关于AI在汽车行业应用的深入信息。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3122字 | 13分钟 ]
【原文作者】 AI前线
【摘要模型】 gpt-4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