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AI硬件、录音设备、用户体验、产品评测、技术应用
作者在OpenAI发布会后转向讨论AI硬件,特别是TicNote录音设备的使用体验。 作者原本对AI录音产品不感兴趣,但在更换iPhone 16 Plus后发现通话录音功能缺失,这促使他寻找替代方案。尽管Plaud在全球市场表现良好,但在国内缺乏直营渠道,且软件依赖GPT,使用不便。最终,作者选择了出门问问的TicNote,这款设备支持录音、转写和AI总结功能,且设计轻薄,易于携带。
TicNote的核心功能是通过骨传导技术录制通话声音,并支持环境录音。 设备内置64G存储,电池续航可达15-20小时,使用简单,仅需两个按钮即可完成操作。录音文件会自动同步到手机APP,并支持自动转录和AI总结。尽管转录和总结功能需要积分,但作者认为1499元的版本性价比高,尤其是长期使用者。
作者在使用TicNote两周后,对其整体体验表示满意。 设备简化了录音流程,减少了心理负担,尤其是在访谈和发布会等场合。作者提到,使用TicNote后,录音变得更加自然,甚至有些采访对象对设备产生了兴趣。然而,设备在降噪和音质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在环境噪音较大的情况下,转录的准确性会受到影响。此外,AI总结功能依赖DeepSeek模型,效果不如GPT或Gemini,但作者建议切换到Kimi K2以提升效果。
总体而言,TicNote为需要频繁录音的用户提供了便捷的解决方案。 作者推荐经常参加会议、访谈或活动的用户尝试这款设备,尤其是1499元的版本。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TicNote的简单操作和高效功能使其成为一款值得考虑的产品。作者认为,一旦习惯使用TicNote,用户可能会发现其难以替代。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2418字 | 10分钟 ]
【原文作者】 数字生命卡兹克
【摘要模型】 deepseek-v3
【摘要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