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摘要
未来十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飙升至380亿美元,软银创始人孙正义正通过巨额投资推动这一趋势。他计划在美国各地创建配备AI工厂的工业园区,引入人形机器人以解决制造业劳动力短缺问题。软银的宏伟蓝图以AI工厂为核心,这些工厂将采用自主行走的人形机器人,彻底改变传统生产模式。软银正在考虑从英伟达采购GPU,并可能引入德国机器人公司Agile Robots的尖端技术,目标是大幅减少人工参与,覆盖服务器、空调、汽车、智能手机等多种产品的生产线。富士康也可能成为其合作伙伴,为软银的AI工业梦注入强大动力。
孙正义曾在2022年底宣布,软银将在四年内投资1000亿美元,聚焦AI及相关基础设施,预计创造至少10万个就业机会。他当时表示,特朗普当选增强了他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如今,1万亿美元的计划进一步推动了这一愿景。软银不仅是资金提供者,还在更大项目中扮演关键角色。例如,在OpenAI的5000亿美元「星际之门」项目中,软银是重要的股权合作伙伴,孙正义亲自担任主席。此外,软银还在扩展其投资版图,今年2月为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Skild AI投资5亿美元,专注于开发任务适应性机器人的通用智能。
人形机器人正在为美国制造业开启一个新时代,这场变革不仅关乎技术,更关乎未来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当前,LLM(大型语言模型)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DeepSeek、Grok 3、Mistral AI等模型纷纷向GPT-4o和谷歌Gemini等顶级系统发起挑战。OpenAI的野心不止于此,今年1月,其在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的商标申请透露出更宏大的计划,包括AI驱动的智能设备、AR/VR头显以及人形机器人。OpenAI创始人奥特曼也确认,公司将进军AI消费硬件和半导体领域,预示着OpenAI正从LLM的领跑者转型为技术全能选手。
OpenAI对人形机器人的复兴尤为引人注目。五年前,他们虽关闭了内部机器人部门,但并未放弃这一领域,而是通过投资Figure和1X等公司持续布局。如今,AI与传感器技术的突破为机器人应用打开了新窗口。与此同时,英伟达也在AI与机器人融合的赛道上加速奔跑。2025 CES展会上,英伟达推出了NVIDIA Cosmos基础模型平台,为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提供AI决策支持。该平台不仅能模拟环境并生成真实场景,还大幅提升了人形机器人的训练效率。英伟达还发布了Isaac GR00T蓝图,一款利用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的运动生成工具,依托海量合成数据推动机器人智能化发展。
人形机器人的市场前景广阔。在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会议上,马斯克豪言,2025年将生产数千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并预计未来实现指数级增长。这款机器人被寄予厚望,有望成为特斯拉继电动车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加州初创公司Figure AI也在加速前行,创始人Brett Adcock宣布其在端到端AI人形机器人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Figure AI已与宝马等大客户签约,计划未来四年交付10万台机器人,并在实际应用中成功测试了神经网络。英国公司Humanoid推出的HMND 01机器人则计划在今年测试轮式与双足平台的Alpha原型,进一步拓宽了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AI驱动的人形机器人堪称制造业的一场革命。这些智能机器不仅能执行生产、物流和质量控制中的复杂任务,还能与人类协作,提升整体效率,缓解劳动力短缺的压力。从宝马的生产线到特斯拉的工厂,人形机器人正逐步成为现实。然而,要实现普及,成本、合规性以及系统整合等挑战仍需攻克。那些率先布局这一技术的企业,将有望重塑工业格局,树立效率与创新的新标杆。高盛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飙升至380亿美元,增长潜力惊人。这一变革不仅关乎生产力的提升,更是对生活方式的重新定义。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1474字 | 6分钟 ]
【原文作者】 新智元
【摘要模型】 deepseek-v3
【摘要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