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恩达:别光盯着GPT-5,用GPT-4做个智能体可能提前达到GPT-5的效果

AI-Agent10个月前发布 almosthuman2014
1,083 0 0
吴恩达:别光盯着GPT-5,用GPT-4做个智能体可能提前达到GPT-5的效果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AI智能体吴恩达工作流设计模式反思模式

智能体的潜力在近年来逐渐被认识到,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

斯坦福大学教授吴恩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基于GPT-3.5构建的智能体工作流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优于GPT-4。

这一发现表明,智能体工作流可能在今年推动人工智能取得重大进步,甚至可能超越下一代基础模型。

吴恩达教授的演讲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被认为代表了AI发展中的范式转变,即从静态输出到动态迭代的转变。

这种转变不仅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方式,也要求我们适应由此创造的新环境。

有人认为,这种转变与个人生活经验相符,即有些人可以通过良好的流程胜过更聪明的人。

智能体工作流与传统的大型语言模型(LLM)使用方式不同,它不是让LLM直接生成最终输出,而是通过多次提示(prompt)LLM,使其逐步构建更高质量的输出。

吴恩达介绍了智能体工作流的四种设计模式:反思(Reflection)、工具使用(Tool use)、规划(Planning)和多智能体协作(Multi-agent collaboration)。

这些模式使得AI智能体能够在各种任务上提高输出质量,如生成代码、编写文本和回答问题。

特别地,吴恩达在博客中重点讨论了反思模式,这是一种实现速度相对较快的设计模式,已经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

反思模式的关键在于让模型自动批评自己的输出并改进响应。

例如,在编写代码的任务中,可以让LLM生成代码,然后反思其正确性、风格和效率,并提出改进意见。

通过重复批评和重写过程,可以进一步改善输出。

此外,可以通过提供工具来帮助LLM评估产出,例如运行代码的测试用例或搜索网页检查文本输出。

多智能体框架也可以用于实现反思,通过创建两个不同的智能体,一个生成良好的输出,另一个对输出给出建设性的批评,从而推动响应的改进。

吴恩达还推荐了几篇关于反思模式的论文,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设计模式的有效性。

在AI智能体的未来,吴恩达表达了对这一趋势的兴奋和期待,并鼓励AI从业者关注这一趋势。

他分享了智能体工作流的概念,并通过个案研究和数据分析展示了其优越的性能。

他还具体介绍了智能体领域的广泛设计模式,并认为反思和工具使用是非常强大的技术,而规划和多智能体协作则是正在兴起的技术。

通过这些设计模式,AI智能体的生产力有望得到显著提升。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2496字 | 10分钟 ]
【原文作者】 机器之心
【摘要模型】 gpt-4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