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nton能重新坐下了,什么时候开始的?

AIGC动态4小时前发布 QbitAI
94 0 0
Hinton能重新坐下了,什么时候开始的?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AI教父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图灵奖腰椎间盘

被誉为“AI教父”的Geoffrey Hinton近期在上海的公开露面引发关注,这位77岁的科学家以罕见的坐姿出现在公众视野,背后隐藏着一段与身体病痛和学术坚持交织的传奇人生。近18年来,由于腰椎间盘严重损伤,他几乎无法坐下,却在职业生涯中创造了改变人工智能发展轨迹的里程碑式贡献。

Hinton的学术生涯始于对神经网络这一“冷门”领域的执着。1972年攻读博士学位时,神经网络研究被主流学界视为无稽之谈,但他坚持六年完成相关研究,并在此后数十年持续推动该领域发展。他与合作者提出的玻尔兹曼机和反向传播算法,奠定了现代深度学习的基础,核心目标是“让机器自己看懂世界”。尽管90年代面临学术边缘化和身体病痛的双重压力,他仍通过巧妙术语包装研究成果,维系着神经网络研究的火种。

2012年成为Hinton学术影响力的转折点,其团队在ImageNet竞赛中以15.3%的错误率震惊业界,标志着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这项成果直接引发科技巨头对深度学习人才的争夺战:他创立的DNNResearch公司被谷歌以4400万美元收购,随后又以“躺着谈判”的特殊方式协助谷歌完成对DeepMind的收购。这些事件将深度学习从学术实验室推向产业应用核心,催生了AlphaGo等里程碑式AI系统。2019年,他与Yann LeCun、Yoshua Bengio共同获得图灵奖站在领奖台上的场景成为其学术生涯的象征性画面

近年来,Hinton的公共形象出现显著转变。2023年从谷歌离职后,他转变为AI风险的重要警示者,预言超级智能可能在未来5-30年内威胁人类生存,并将AI比作“长大后可能反噬主人的虎崽”。耐人寻味的是,随着其学术立场从推动转向反思,长期困扰他的腰椎问题出现好转——从18年无法久坐到能持续进行1.5小时访谈。这种身体状态与学术轨迹的同步变化,隐喻着AI发展从蛰伏、爆发到需要审慎监管的阶段演进

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Hinton签署倡导AI善治的“上海共识”,但在合影时仍选择独自站立。这个细节揭示了他作为先驱者始终存在的双重性:既是技术革命的引领者,又是潜在风险的守望者。其人生轨迹与AI发展史的高度重合,折射出技术创新过程中科学家的责任困境——当亲手培育的技术可能超越人类控制时,警示与反思或许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坚持。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4047字 | 17分钟 ]
【原文作者】 量子位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极客训练营”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