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唤醒了腾讯

AIGC动态2天前发布 admin
107 0 0
DeepSeek唤醒了腾讯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AI战略开源模型技术互补产品布局行业竞争

腾讯在AI领域的战略调整引发行业关注。面对AI技术浪潮,一贯以稳健风格著称的腾讯突然加速布局,从2024年2月开始,旗下微信、QQ浏览器、腾讯文档等14款产品在两周内密集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展现出罕见的激进姿态。这种转变源于企业战略层面对AI应用落地时机的判断——腾讯总办已形成共识,认为当前正是AI技术商业化应用的关键窗口期。

企业组织架构调整为此次变革奠定基础。腾讯在2023年实施”大模型研发与产品团队分拆”的双轨制改革,将混元大模型研发部门与技术工程事业群(TEG)绑定,而AI应用产品团队则划归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这种制度设计打破技术研发与产品落地的掣肘,为第三方大模型接入扫清内部障碍。类似的组织调整也出现在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反映出行业重心正从基础研究转向应用落地。

DeepSeek-R1的开源特性成为推动变革的核心要素。该模型通过开源实现”技术平权”,使头部企业的基座模型能力趋于同质化,竞争焦点转向数据资产与场景化应用能力。腾讯依托微信生态积累的公众号内容、视频号资源及精准用户画像,与DeepSeek的推理能力形成互补。这种合作模式既规避了自研大模型的巨额投入,又强化了在搜索推荐、个性化服务等场景的技术优势,构建起”数据-算力-应用”的商业闭环。

技术协同带来多维度的能力提升。混元大模型与DeepSeek-R1形成”双引擎”架构,前者专注通用能力,后者强化复杂推理,配合腾讯云的算力支撑,有效改善服务稳定性。在微信搜一搜等场景中,DeepSeek负责解析海量公众号内容生成结构化答案,腾讯则通过用户行为数据优化结果排序,这种分工使AI服务的响应速度与精准度显著提升。

当前产品形态仍处于初级阶段。微信AI功能目前隐藏在搜索框内,社交属性与多轮对话能力尚未完善,与张小龙倡导的”极简主义”产品哲学存在差距。这种谨慎的灰度测试既控制成本,也便于收集用户反馈。相比之下,腾讯音乐、地图等垂类应用的AI融合更为深入,显示出差异化推进策略。马化腾在内部提出的”智能体”构想,暗示未来可能通过QQ、微信等超级APP实现AI能力的深度渗透。

行业格局因此面临重构。腾讯的全面接入使AI创业公司的toC故事难以为继,迫使它们转向垂直领域寻求突破。而传统互联网巨头凭借数据资产与流量优势,正将AI竞争引入自身擅长的战场。这种转变如同智能手机时代的安卓生态,开源模型降低技术门槛后,用户体验与生态整合能力成为决胜关键。随着阿里、百度等企业跟进,中国AI产业可能进入”开源基座+场景深耕”的新阶段。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3464字 | 14分钟 ]
【原文作者】 新财富
【摘要模型】 deepseek-r1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极客训练营”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