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席卷校园:百万条对话揭秘,Claude是代码救星还是作弊工具?

AIGC动态4天前发布 AIera
122 0 0
AI席卷校园:百万条对话揭秘,Claude是代码救星还是作弊工具?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AI教育学术编程分析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中,AI已成为学生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一项由Anthropic开展的大规模研究,通过分析Claude.ai平台上100万条匿名学生对话记录,揭示了AI在高等教育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及其对学术诚信的潜在影响。

研究发现,理工科学生,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AI工具的早期使用者。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Claude.ai的对话中占比高达36.8%,远高于其在学士学位中的占比(5.4%)。这表明AI在处理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任务时具有显著优势。相比之下,商科、健康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学生使用AI的比例较低。

学生与AI的交互模式主要分为四种:直接解决问题、直接生成内容、协作解决问题和协作生成内容。这四种模式在对话中的占比大致相同,体现了学生对AI的多元应用。AI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调试代码、润色文章,还能生成学习资料和解答学术问题。然而,这也引发了关于学生过度依赖AI的担忧,特别是如何确保学生在使用AI的同时,仍能锻炼自身的认知能力。

研究还发现,学生使用AI的主要目的是跨学科地创建和优化教育内容,这类对话占比达到39.3%。此外,33.5%的对话是让AI为作业提供技术解答,如调试代码、修复编程错误等。尽管这些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出于合理的学习目的,但部分行为可能存在作弊嫌疑,如直接获取考试答案或改写文本以躲避抄袭检测。

在特定学科中,AI的使用模式也存在差异。自然科学与数学领域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AI解决问题,而教育领域的学生则更注重生成输出。这表明,针对不同学科制定专门的AI教育策略,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研究还采用了布鲁姆分类法来分析学生交给AI的认知任务。结果显示,AI主要承担高阶认知功能,如创造(39.8%)和分析(30.2%),而低阶认知任务如应用(10.9%)、理解(10.0%)和记忆(1.8%)的占比较低。这进一步强调了学生在使用AI时,如何平衡高阶思维与基础技能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工具和资源,但同时也带来了关于学术诚信和认知能力发展的挑战。未来,如何在充分利用AI优势的同时,确保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将是教育领域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2382字 | 10分钟 ]
【原文作者】 新智元
【摘要模型】 deepseek-v3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极客训练营”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