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 字科普:AI 创作如何不侵权,如何保护自己的创意?

AIGC动态1个月前发布 Founder Park
208 0 0
7000 字科普:AI 创作如何不侵权,如何保护自己的创意?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AI版权侵权问题法律保护独创性技术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利用AI进行创作,但同时也引发了关于AI版权的讨论。本文将探讨AI版权的现状、AI创作如何避免侵权、以及AI创作是否受法律保护等问题。

AI版权保护现状

近期,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宣判,原告获赔25万元。案件中,原告殷某的声音被一款名为“魔音工坊”的APP出售,侵犯了其人格权。尽管中广影音拥有音频著作权,但不包括授权他人对原告声音进行AI化使用的权利。民法典第1023条规定,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的保护,明确将声音权益作为特殊的人格利益予以保护。

AI创作如何不侵权?

AI生成的内容是否会侵权?答案是肯定的。在中国,AI侵权方一般分为三个主体:服务技术支持者(模型开发者)、服务提供者(运营者)、服务使用者(用户)。AI产出的内容可以被认定为“作品”,因此也涉及著作权。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自然人所有,具体归属取决于AI工具的软件许可协议。例如,OpenAI和Midjourney的协议都明确了用户拥有生成内容的所有权,但侵权责任也由用户承担。

如果有独创性,AI创作也可以受保护

AI创作要获得法律保护,首先需要满足作品的独创性要求。北京互联网法院在AI绘图侵权第一案中判决,AI生成的图片,只要能体现出人的独创性智力投入,就应当被认定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法院认为,AI模型是工具,整个创作过程中进行智力投入的是人而非AI模型。

技术的发展:要兼顾创作鼓励和版权保护

版权保护是一个双向过程,既要保护自己的作品,也要提高内容辨认意识与版权意识。北京互联网法院和广州互联网法院的判决书强调,鼓励创作是著作权制度的核心目的,只有正确适用著作权制度,才能更有利于作品的创作和AI技术的发展。

总结来说,AI创作涉及版权问题,用户在使用AI工具时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侵权行为。同时,AI生成的内容若满足独创性要求,也可以获得法律保护。创作者应提高版权意识,合理利用AI技术进行创作。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6272字 | 26分钟 ]
【原文作者】 Founder Park
【摘要模型】 moonshot-v1-32k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讯飞星火大模型

相关文章

星火内容运营大师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