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亿用户,「视频聊天鼻祖」Skype 正式下线,人们为什么怀念它?

AIGC动态17小时前发布 geekpark
84 0 0
6.6 亿用户,「视频聊天鼻祖」Skype 正式下线,人们为什么怀念它?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Skype全球化通信微软时代

Skype的停运标志着全球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篇章的结束。作为曾经引领即时通讯革命的先驱,Skype的终结不仅是一个技术产品的落幕,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Skype的诞生曾划破了通信的旧秩序,重新定义了即时通讯,并分走了传统电信行业的蛋糕。2003年,四个爱沙尼亚程序员因对高昂的跨国话费不满,开发了这款基于P2P协议的通信工具,大幅降低了通信成本,并在宽带尚未普及的年代实现了流畅的视频通话,堪称通信革命。

Skype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个人通信方式,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它逼迫MSN、QQ等对手加速进化,开发视频通话功能,并倒逼AT&T、Verizon等传统电信巨头探索互联网通信的转型之路。2005年,Skype的注册用户飙升至1亿,每月活跃用户超过4000万,全球通话时长累计突破500亿分钟。同年,Skype以26亿美元的价格被eBay收购,成为Web 2.0时代连接世界的桥梁。

然而,Skype的辉煌并未持续太久。2011年,微软以85亿美元全现金收购了Skype,这是微软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足见其对Skype的重视和期待。然而,微软的“贪心”最终毁了Skype。微软试图让Skype成为Windows默认通信工具,嵌入Office办公套件,融入Xbox Live的社交功能,同时还让Skype去做企业级服务,打造成一套强大的统一通信解决方案以对抗思科。然而,Skype的核心技术P2P架构在处理大规模群组、跨设备同步、以及与云服务深度集成时,点对点传输的优点反成劣势,拖慢了开发进度。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应用的爆发期到来,WhatsApp、微信、Line等一批为移动端量身打造的即时通讯应用迅速崛起。Skype陷入了“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窘境,带着历史包袱的Skype很快被后起之秀甩出了赛道。2014年,微软掌门人交替,纳德拉上任后大刀阔斧开始精简微软的业务线,几乎放弃整个移动端业务,聚焦企业与云服务。此时,技术与产品定位都专注于服务个人的Skype,逐渐失去存在感。

微软最终决定另起炉灶,基于最新的云架构,推出了全新的统一通信协作平台——Microsoft Teams。Skype从备受期待的棋子,沦为巨头边缘的弃子。2017年9月7日,用户开始注意到一条消息,内容为“Skype for Business现在已成为Microsoft Teams”。2023年5月5日,22岁的Skype宣告停运,微软永久关闭了这项服务,并表示未来将聚焦发展替代品Teams。

Skype的终结不仅是微软战略失误的结果,更是时代变迁的必然。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带宽的极大提升以及编解码技术的普及,视频通话本身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技术壁垒。它最终被各类应用“管道化”,内嵌到了社交、办公甚至各种垂直行业的App中。Zoom和Teams的成功,正因它们整个产品的定位是商务协作平台,只把视频会议当成一大功能点。

Skype的故事是颠覆者被颠覆的缩影,它见证了互联网通信从文本到视频、从桌面到移动、从个人通话到团队协作的演变。Skype在它的时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连接了世界,如今在世人的敬意与感恩中,体面谢幕。然而,时代并未停步,Skype留给大家的不仅是怀念,还有跨越时代的警示。当下的时代属于AI,大模型如同当年的视频通话技术,正处于“技术稀缺”的阶段。带宽技术的发展曾给了Skype十年的窗口期,当下依托软件和云服务起飞的AI,大模型普惠化的时间大大缩短,留给企业转型的窗口期也会更短。当大模型变成“通用能力”后,竞争焦点就将不再是大模型本身,或许要像Zooms、Teams的做法一样,把模型能力放在一个更垂直的场景里,成为核心驱动,而非全部。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2736字 | 11分钟 ]
【原文作者】 极客公园
【摘要模型】 deepseek-v3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极客训练营”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