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家大模型企业、34个备案大模型、100余家投资机构,模速空间才是中国的AI「硅谷」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大模型、AI应用、产业集群、算力支持、创新发展
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落地正面临挑战,尤其是在C端应用方面,尚未深入普通用户的高频场景,商业化前景不明朗。要实现从模型到应用的转变,需要构建复杂的产业链条,包括算力、数据、模型微调、开发智能体以及接入不同应用等多个环节。AI应用的落地和商业化需要全链路打通,这在上海逐渐显现出雏形。
上海市通过“人工智能+”行动推进大会,提出了“十大行动”的发展思路,旨在打造高密度的大模型技术产业集群,成为国内外大模型产业的高地。这一过程中,模速空间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聚集了国内大模型AI领域的前沿企业和机构,还推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模型开源生态,集聚了255家大模型企业,备案了34个大模型,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二。
模速空间推动了“上海智能算力加速计划”,与国内云服务巨头合作,构建多层次的算力支撑体系,并提供算力补贴支持。同时,模速空间也在推动软硬件协同,发掘自主可控的算力芯片项目,解决芯片算力紧缺的问题,并与语料数据企业合作,构建高质量垂直语料库,推动公共数据开放,为大模型训练提供数据基础。
在应用落地方面,模速空间推动了上海市首批垂类应用示范场景的发布,涉及医疗、交通、能源、城市管理等多个垂直领域,通过需求和供给对接,实现应用落地。此外,模速空间还在C端进行软硬件创新孵化,包括智能终端产品,如理疗机器人、下棋机器人、AR眼镜和智能汽车等。
模速空间的发展策略充分意识到大模型技术层面的“三角维度”,并针对每个方向都有成熟的发展规划,为未来更强大的模型迭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同时,模速空间还制定了“创新攻关”的发展策略,鼓励和创建高水平研究机构、企业创新平台,加强新型研发机构间合作,集中智慧攻坚国家级难题。
模速空间的目标是通过建设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发展到达“原爆点”,让AI技术浪潮惠及每个人的生活。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资金、算力、技术等要素的聚集,更需要人才的聚集,形成启动的“压力”,建立起初始的势能,点燃创新的火种。模速空间已经帮助多家创业公司实现了高速成长,建立了覆盖种子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全链条科创投体系,投资了103个项目,且始终坚持投早投小,投资A轮及以前早期项目数量占比达88%。这种生态环境对于创业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比单纯的资金、技术支持更为重要。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3305字 | 14分钟 ]
【原文作者】 Founder Park
【摘要模型】 moonshot-v1-32k
【摘要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