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兴趣选择、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教育公平、职业发展
杭州二中学生朱也天因高考成绩700分被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引发广泛关注。朱也天选择了化学类专业,这一决定引起了网友的热议。部分人认为,选择基础学科专业是富裕家庭学生的特权,普通家庭学生不应如此“任性”。然而,这种观点是对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专业的误解。
强基计划自2020年起在36所高校试点,旨在招收和培养对基础学科感兴趣、立志成为拔尖人才的学生。该计划强调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而非家庭背景。招生时,强基计划采用“高考成绩85%+校测成绩15%”的综合评价方式,录取后学生不得换专业,并实行导师制、小班化、本博连读的培养模式。强基计划并非“进名校的跳板”,而是为有志于基础学科的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基础学科专业如化学,尽管被一些自媒体称为“天坑专业”,实际上是培养拔尖人才的重要领域。普通家庭学生选择这些专业,不会因学费问题而受阻,因为高校有完善的帮困助学体系。选择专业应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长远发展规划,而非短视的功利观念。
朱也天的选择值得肯定,他坚持按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这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关注朱也天的录取,更应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从自身兴趣出发选择专业。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引导学生和家长摆脱短视与功利的选专业观念。
教育公平的今天,普通家庭学生选择基础学科专业不应有顾虑。坚持按兴趣和爱好选择,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业与职业发展。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1521字 | 7分钟 ]
【原文作者】 新京报
【摘要模型】 gpt-4o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