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智能 CEO 李大海:AI智能体的未来是模型,而非工作流

AI-Agent2天前发布 ai-front
98 0 0
面壁智能 CEO 李大海:AI智能体的未来是模型,而非工作流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端侧AI端侧模型Agent智能助手汽车应用

面壁智能 CEO 李大海在中关村论坛上回应了关于端侧 AI 和端侧模型的热点问题。首先,他强调了端侧 AI 和端侧模型之间的本质区别。端侧 AI 更多强调的是在手机、PC、汽车等场景中的人与智能交互,其背后的模型可以部署在云端或本地。而端侧模型则专指完全在本地进行计算和运行的大模型,具有避免数据上云、解决用户隐私安全顾虑以及突破网络环境限制的优势。李大海指出,随着端侧模型性能的不断提升,面壁智能的“小钢炮”模型已经在某些特定场景中取得了超越云端的卓越成绩。特别是在汽车行业,面壁智能已全面适配各类主流芯片,实现了毫秒级的响应速度,为用户提供了流畅的智能交互体验。

关于面壁智能在 Agent 领域的布局,李大海表示,大模型与 Agent 是一体两面、密不可分的关系。他认为,当大模型需要与环境交互、为人服务并进入生产环节时,就已经具备了 Agent 智能体的特性。他比喻大模型与 Agent 的关系如同西红柿与番茄,马铃薯与土豆,将大模型送去上班就是 Agent。然而,当前的 Agent 智能体仍存在规划能力不足、长期上下文记忆薄弱、长期任务表现不佳等短板,难以支撑稳定且持续的高效交互。李大海强调,模型本身而非工作流,才是未来 AI 智能体的发展方向,模型即 Agent,模型即产品,模型即交互。

目前,面壁智能的端侧模型已在汽车、手机、具身智能、AIPC、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多个主流方向推进应用,逐步形成了繁荣的落地生态。李大海还发布了小钢炮超级助手 cpmGO,这是首个纯端侧智能助手,特别针对智能座舱场景。cpmGO 具备视觉、语音、多模态、图形 UI 交互、融合感知、意图判断与执行等丰富能力,实现了端到端的智能化应用,为智能座舱带来了感知与智能的全面升级。通过端云协同,cpmGO 进一步提升了智能座舱产品的用户体验。

总体而言,面壁智能通过端侧模型和 Agent 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推动 AI 技术在多个领域的落地应用,特别是在汽车智能座舱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1183字 | 5分钟 ]
【原文作者】 AI前线
【摘要模型】 deepseek-v3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极客训练营”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