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智能设备、神经技术、脑电监测、情绪调节、伦理挑战
可穿戴神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智能设备,已经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这类技术不仅能监测人体数据,还能通过轻微电击大脑改变人的心情,如缓解焦虑和情感痛苦,甚至治疗抑郁、PTSD、改善睡眠和减肥。例如,美国初创公司Flow推出的头环产品利用tDCS(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抑郁症,用户反馈称使用后感到平静。英国Neurovalens公司的设备已获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失眠症和广泛性焦虑症。波士顿Neurable公司开发的脑电图扫描硬件则可装在耳机罩中,主打注意力跟踪和训练,提高工作效率。
可穿戴神经技术的基础在于便携式脑电图(EEG)设备和经颅电流刺激(tDCS)设备。脑电图设备监测脑电波,tDCS设备则刺激大脑特定部位。理论上,通过改变电信号可以影响大脑活动,从而实现减肥、提高运动表现、治疗PTSD等效果。相比药物,可穿戴神经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更早尝试风险较低的治疗方法。
然而,可穿戴神经技术也面临伦理问题。这类设备直接采集大脑活动数据,这些数据更加私密,可能暴露个人情绪、偏好、想法等。随着人工智能和可穿戴设备收集神经数据的能力增强,人类能动性与机器干预的界限可能变得模糊。过度依赖技术可能削弱独立思考和反思性决策能力。在技术浪潮和社会内卷中,如何保持人性,找到人的位置,成为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2338字 | 10分钟 ]
【原文作者】 极客公园
【摘要模型】 moonshot-v1-32k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