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大变局

AIGC动态6天前发布 admin
209 0 0
芯片,大变局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关税压力赴美设厂成熟制程供应链风险地缘政治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面临多重结构性挑战,其中台湾地区企业首当其冲。台积电在美国关税政策压力下陷入战略困境,尽管其亚利桑那州工厂已开始量产4纳米芯片,但相比台湾本土3纳米制程仍显滞后。特朗普政府提出对台湾芯片征收最高100%关税的威胁,旨在迫使半导体制造回流美国,台积电虽通过首次美国董事会会议释放投资信号,但171亿美元资本拨款主要用于技术升级而非新增美国工厂,显示出审慎态度。

台湾半导体代工产业链面临双重挤压。美国通过政治施压要求联电等二线代工厂赴美设厂,但联电受限于利润水平与订单规模,难以承担长期投资风险。与此同时,大陆厂商中芯国际、华虹等通过价格战抢占成熟制程市场,迫使力积电等台企加速转型。联电与英特尔合作开发先进制程,并切入高通先进封装供应链,试图开辟新增长点。

设计企业同样承受地缘政治冲击。联发科CEO坦言关税影响“难以预测”,其大陆市场占比超30%的营收结构面临潜在风险。该公司通过拓展AI芯片、车用SoC等新领域寻求突破,预计2024年AI ASIC业务将贡献超10亿美元收入。瑞昱、联咏等中小设计公司则在价格竞争与供应链重组中艰难求存。

韩国半导体产业呈现镜像困境。SK海力士对美销售额占比从45%飙升至58.8%,凸显美国市场重要性提升。但美国可能限制对华存储出口的政策风险,直接威胁韩国企业在中国大陆的40%市场份额。三星同时面临美光、SK海力士的高端竞争与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低端追赶,DRAM价格年内跌幅超20%加剧经营压力。

技术迭代与地缘博弈交织催生行业变局。台积电3纳米量产与中芯国际份额逼近三星,标志着制程竞赛白热化。美国《芯片法案》推动的产能本土化,迫使亚洲企业重新评估全球化布局。台湾厂商加速先进封装技术研发,韩国聚焦HBM等高附加值产品,大陆企业则通过技术突破实现存储层数跨越,全球半导体产业进入多维竞争新阶段。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5594字 | 23分钟 ]
【原文作者】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摘要模型】 deepseek-r1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极客训练营”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