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AI,终于对搜索下手了

文章摘要
百度和Google在AI搜索领域的策略有所不同。百度采取了渐进式变革,逐步用AI改造搜索,AI生成的搜索结果占比从10%逐步涨到35%,但大部分仍作为传统蓝色链接的补充或置顶增强出现。Google则推出了与Perplexity和百度AI摘要相似的SGE,但未大规模铺开或显著迭代。百度和Google面临的共同挑战是如何在用户体验、模型幻觉、生态兼容等方面找到平衡,推动搜索向AI智能助手转型。
2025年,Google在I/O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了基于Gemini2.5的AI Mode,全面替换传统搜索框界面,支持文本、语音或图像输入复杂查询,生成多段式答案。Google通过Project Astra、Gemini Deep Research和Project Mariner等核心项目,推动搜索向AI智能助手转型。AI Mode彻底重构了搜索引擎的逻辑,主打多模态交互、深度推理能力和任务执行自动化,标志着搜索的本质从“寻找答案”升级为“理解问题”与“解决问题”。
百度同步宣布的搜索革新同样声势浩大,搜索框物理尺寸的显著扩大象征着搜索入口从关键词输入转向更自由、更丰富的交互起点。百度通过MCP(Multi-Content Provider)战略,将海量的第三方内容、服务、工具深度整合进搜索的AI框架,百度搜索正从信息索引平台蜕变为一个以AI为智能中枢的超级应用聚合生态。MCP战略的本质是以AI为调度中心,将第三方服务转化为可插拔的搜索插件,连接具备“感知——决策——执行”能力的智能体。
AI驱动的新搜索正在带来根本性的变革,SEO规则改写,内容创作革新,营销逻辑颠覆,服务入口重构。搜索引擎的这场AI革命,最终考验的或许不是技术的极限,而是如何深度结合AI能力与场景优势,真正解决用户痛点,重塑未来人类获取信息、连接服务、理解世界的方式。谷歌和百度在两个月内相继变革,标志着搜索革命正从狂飙突进转向静水深流。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2730字 | 11分钟 ]
【原文作者】 钛媒体AGI
【摘要模型】 deepseek-v3
【摘要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