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擎朗智能CEO李通:“当年投资人说做机器人的是‘骗子’,但如今我们已部署超10万台”|钛媒体AGI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融资、技术创新
2025年被认为是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关键年份,市场预期和投融资活动均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数据显示,2025年前3个月,具身智能赛道的54家企业共获得60.46亿元融资,融资规模和数量均超过过去两年总和的三分之一。IDC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具身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接近939亿美元,而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则预计,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将超过500万台,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然而,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的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他认为目前看不到具身智能或人形机器人企业的商业化潜力,并正在批量退出相关公司。
擎朗智能CEO李通对此表示,双方的观点并无对错之分,只是立场不同。他认为,人形机器人的终局是美好的,但实现大规模商业化需要长期投入和耐心。擎朗智能成立于2010年,是国内最早进入服务机器人领域的企业之一,目前已在全球部署超过10万台配送、清洁等专用型商用服务机器人,业务覆盖60多个国家和600多个城市。李通指出,机器人行业经历了多次低谷和高潮,机器人技术是科技创新而非模式创新,需要跨越周期,持续推动商业化。
擎朗智能已完成D+轮融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2021年,该公司完成了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单笔最大的2亿美元D轮融资,最近一笔5亿元D+轮融资来自泰州姜堰区政府。李通强调,服务机器人已进入3.0时代,擎朗智能正推动服务机器人向更高智能化、自主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市场需求。近日,擎朗智能发布了首款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R1,具备复杂任务理解和长程规划决策能力,预计将有小批量出货。
李通认为,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的重要挑战之一是端到端的数据积累,擎朗智能的服务机器人每天产生数亿条环境感知数据和数千万次人机交互记录。未来,擎朗智能将通过快速商业化部署XMAN-R1等机器人,加速推动服务机器人大规模进入人们的生活。李通还透露,擎朗智能今年将推出双足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产品,并强调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商业化可能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
李通指出,机器人行业需要耐心和长期投入,到2050年,擎朗智能的愿景是构建一个拥有100亿零1台机器人的世界。他强调,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变化难以预测,既不能对短期过于乐观,也不能对长期过于悲观。擎朗智能将继续务实推进机器人商业化,通过数据和算法的迭代,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6084字 | 25分钟 ]
【原文作者】 钛媒体AGI
【摘要模型】 deepseek-v3
【摘要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