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脑细胞做成16核芯片,用Python就能编程,9个机构开展实验36所大学排队

AIGC动态3周前发布 QbitAI
169 0 0
活体脑细胞做成16核芯片,用Python就能编程,9个机构开展实验36所大学排队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生物计算类脑器官节能技术湿件架构神经科学

瑞士生物计算创业公司FinalSpark推出了首个由16核类人脑器官组成的生物处理器,其功耗仅为传统数字处理器的百万分之一。这些类脑器官能在系统中存活长达100天,且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发放电和可塑性。

FinalSpark还开发了Neuroplatform,一个类似云计算平台的系统,已向多家机构提供远程访问权限。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被称为“湿件”的架构,结合了硬件、软件和生物学,利用四个多电极阵列容纳活体组织类器官。

这些类脑器官包含成熟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等,可进行初步的神经环路重塑和输入-输出映射学习。

通过精密的微流控装置、紫外光刺激模块及实时影像监测等,结合Python编程接口,研究者们能够开展一系列实验。

此外,文章提到,AI模型的能耗问题日益突出,而人脑仅有约860亿个活动神经元,却仅消耗约20W的功率。

这促使人们探索更节能的计算范式,如生物计算。

与此同时,FinalSpark并非唯一探索此领域的公司,澳大利亚Cortical Labs也在进行相关研究,且获得了著名神经科学家Karl Friston和AI教父Hinton的关注。

Cortical Labs的生物计算系统基于Friston的自由能原理设计,而Hinton的可朽计算研究方向同样参照了人脑的工作方式。

这些研究不仅提供了对传统计算范式的挑战,也为未来的AI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性。

网易AI智能绘画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1818字 | 8分钟 ]
【原文作者】 量子位
【摘要模型】 glm-4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讯飞星火大模型

相关文章

星火内容运营大师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