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越来越像爱马仕了

AIGC动态14小时前发布 Si-Planet
93 0 0
泡泡玛特越来越像爱马仕了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泡泡玛特奢侈品盲盒配货市值

泡泡玛特近期因早期股东清仓减持引发资本市场关注,但其自身的变化更值得探讨。蜂巧资本近期公告显示,其已出清所有在上市前买入的泡泡玛特股份,套现金额超过22亿港元。近一年来,泡泡玛特股价上涨超过400%,市值达到2500亿港元,成为市场焦点。尽管其早期以“盲盒玩法”闻名,但如今的发展逻辑已不止于此,逐渐向“奢侈品”靠拢,形成了一种新的商业叙事。

泡泡玛特的稀缺性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消费者抢购其手办或玩偶的流程,类似于抢购演唱会门票,需提前准备并拼手速。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泡泡玛特产品的稀缺性。截至2024年底,泡泡玛特在中国内地的门店数量增至401家,机器人商店达到2300间,海外门店和机器人商店数量也在增加。然而,特定产品的稀缺性使得消费者往往需要付出额外代价才能获得,例如通过二手市场或官方渠道的配货购买。

配货销售是泡泡玛特向奢侈品靠拢的重要策略。配货原本是奢侈品行业的惯用手段,通过捆绑销售热门与非热门商品,维护品牌价值并出清库存。泡泡玛特在新加坡等地的官方电商平台推行配货销售,消费者需同时购买多个产品才能获得心仪的款式。这种策略不仅提升了销售额,还进一步强化了产品的稀缺性和品牌价值。

泡泡玛特的“奢侈化”趋势在其营销策略中愈发明显。其旗下IP Labubu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追捧,尤其是在泰国,得益于当地明星和公主的加持。泡泡玛特还与奢侈品百货Harrods合作,开设快闪空间,进一步提升其品牌调性。此外,泡泡玛特与时尚品牌川久保玲的设计师买手店Dover Street Market合作,推出限量产品,进一步巩固其“奢侈化”形象。

泡泡玛特的成功不仅在于产品本身,还在于其塑造的社交资产。消费者将泡泡玛特玩偶与奢侈品包包放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潮流。对于奢侈品客户来说,购买整套盲盒产品带来的社交价值远高于其实际花费。而对于普通消费者,付出一定溢价换取流行物件也是一种物有所值的投资。

泡泡玛特的未来挑战在于如何维持恰当的“奢侈”程度。既不能过于奢侈而让大众感觉疏远,又需保持足够的奢侈以提升产品溢价和销售业绩。随着消费者对泡泡玛特“高攀不起”的感慨增多,如何平衡这一矛盾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考验。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2700字 | 11分钟 ]
【原文作者】 硅星人Pro
【摘要模型】 deepseek-v3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极客训练营”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