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把智驾打到7万后,最惨的人是谁?

AIGC动态18小时前发布 geekpark
52 0 0
比亚迪把智驾打到7万后,最惨的人是谁?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智能驾驶比亚迪战略燃油车竞争行业变革技术成本

2025年2月,比亚迪通过21款新车标配「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将智能驾驶功能下探至7万元级别市场,引发行业震动。这一举措不仅扭转了消费者对其智能驾驶能力的传统认知,更通过「智驾平权」策略重塑市场竞争格局。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对智能驾驶的高度重视,推动了自研芯片、传感器等核心技术的成本优化,使高阶智驾系统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30%-40%,同时联合Momenta、地平线等供应商加速技术落地。

技术路径上,比亚迪采用「自研+合作」双轨并行模式,调集数千名工程师实现全系车型智能化覆盖。此举直接冲击市场定价体系:此前仅20万元以上车型标配的高速NOA功能,如今在入门级车型中普及,迫使长安、吉利等车企跟进技术升级。而特斯拉、华为等依赖智驾溢价的企业,则面临维持技术代差优势的压力,需在端到端训练、多模态大模型等领域寻求突破。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背后,比亚迪的真正战略目标是加速燃油车市场消亡。尽管新能源车渗透率在2025年初出现环比下滑,但燃油车通过降价策略暂时延缓了颓势。分析指出,电动车需构建「智能+电动」双重代差优势:一方面,燃油车受限于供电能力(传统电气系统无法满足高阶智驾持续功耗)和机械响应延迟(油门响应比电动车慢200-300毫秒),难以实现同等智驾水平;另一方面,智能驾驶标配趋势将瓦解传统订阅制商业模式,迫使行业转向技术普惠。

行业数据显示,搭载高阶智驾的7万元车型上市后,新能源车市场认知度提升27%,预计将推动渗透率向70%突破。尽管大众、奔驰等传统厂商已在燃油车型中尝试智驾功能,但其开发成本较电动车高出40%,且系统性能受限。市场观察认为,比亚迪凭借年销427万辆的规模效应,正在改写智能驾驶技术普及的时间表,这场由成本控制、技术整合和市场规模共同驱动的变革,或将成为燃油车时代的终结信号。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2316字 | 10分钟 ]
【原文作者】 极客公园
【摘要模型】 deepseek-r1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极客训练营”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