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芯片工程师,为何越来越吃香?

AIGC动态9小时前发布 admin
47 0 0
模拟芯片工程师,为何越来越吃香?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模拟IC工程师年薪AI半导体

模拟IC设计工程师在台湾科技业中享有最高的非主管职年薪,中位数达到155万新台币。模拟IC(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是处理连续变化电压或电流信号的晶片,其设计工程师负责设计、创造或调整这些电子集成电路。这些信号来源于现实世界中的声音、光、温度、压力等感测数据,经过模拟IC的放大、滤波,再转为数字信号,供AI模型分析。因此,没有模拟IC,AI就无法“听到”声音、“看到”影像或“感应”外部世界的资讯

在车用电子、工业自动化、5G通讯、物联网、穿戴式装置等新兴应用领域,模拟IC扮演着关键角色。每一个传感器模组背后都需要一组精准稳定的模拟前端,每一个AI SoC(System-on-Chip)中都藏着不容忽视的电源管理与信号处理模组。模拟IC工程师需要具备深厚的电路理论与电子学基础,熟练使用电路模拟工具,具备制程与layout敏感度,以及跨领域沟通能力。此外,他们还需要有异于常人的耐性、细腻与强大的沟通能力,因为模拟IC设计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每一个案子都可能是全新挑战,充满艺术与创造性的成分。

模拟IC工程师的养成难度高,人才稀缺。他们需要深入理解半导体制作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设计、布局、制造、量测和测试。模拟IC工程师通常都是研究所出身,即便是刚出社会的新鲜人,也需要为了衔接学界和业界的差异,训练个三到五年。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的半导体主管布莱恩.肯尼迪表示,这些模拟IC工程师的功夫都是靠多年实战、在工程现场一点一滴熬出来的。在台湾,电子、电机相关科系的学生大多倾向选择数字IC设计,原因在于模拟IC门槛高、教材少,且模拟IC工程师养成时间长,从新鲜人到能独当一面,往往需要5年以上时间历练。此外,错误代价高,一条小电路设计错了,整个晶片可能报废,极度高压,责任也大。

AI时代让模拟IC工程师身价上涨。AI发展的越强大,和真实世界的连结就越重要,而这个桥梁就掌握在模拟IC工程师手上。如今AI不再只活在云端或数据中心,而是越来越多应用发生在自驾车、智能音箱、工业机器人、穿戴装置、智能医疗等真实生活当中。这些应用都要“听得见、看得见、感觉得到”,而这些声音、图像、温度、压力、加速度等原始数据,通通是模拟信号,需要模拟IC处理放大、滤波、转换,AI模型才能“看懂”或“听懂”。过去,大家用的是通用CPU、GPU,模拟IC只要设计一次,就可以用很久。现在进入AI应用碎片化时代,手机、车用、智能音箱、行车记录器、无人机、伺服器,各种客制化晶片设计需求大爆发。这也带动模拟IC要“跟着客制化”——不同电压、不同封装、不同介面,都要不同设计。问题是:模拟IC不像数字IC有工具可以生成,模拟设计得“一笔一画自己画”,人才养成超级慢。换句话说,没有模拟IC,AI根本接收不到外部世界的信号,若没有这个桥梁,AI无法知道现实世界长什么样子。这是模拟IC工程师在AI时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1660字 | 7分钟 ]
【原文作者】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摘要模型】 deepseek-v3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极客训练营”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