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摘要
机器人赛道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资本热潮,头部公司通过IPO和巨额融资迅速崛起,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智元机器人作为一家成立仅两年半的公司,通过“买壳”方式迅速进入A股市场,引发了资本市场的狂热反应。上纬新材股价连续9个“20cm”一字涨停,累计涨幅超400%,市值从31亿元飙升至162亿元。这一现象不仅标志着智元自身的成功,也象征着整个机器人赛道的上市热潮正式开启。与此同时,宇树科技等公司也纷纷启动上市计划,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资本化进程。
2025年,机器人赛道的融资规模达到了惊人的300亿元,远超2024年同期的75亿元,增长率高达400%。仅2025年前7个月,中国内地机器人行业就发生了158起投融资事件,吸引了红杉、高瓴、源码等知名风投以及腾讯、美团、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的积极参与。京东也在近期加入战局,投资了多家机器人公司,显示出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资本的涌入加速了机器人公司的成长周期,许多成立仅两三年的公司已经进入上市阶段。智元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2月,两年半后便冲刺上市,而众擎科技、星海图等公司更是成立于2023年底。相比之下,成立于2016年的宇树科技,在这个“后浪”奔涌的时代,已经成为机器人领域的“老公司”。然而,尽管资本推动下的快速上市令人瞩目,机器人公司仍面临商业化验证和技术积累的挑战。
优必选作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2023年港股上市后市值约340亿港元,但其2024年财报显示,尽管营收同比增长23.7%至13.05亿元,公司依然处于亏损状态。极智嘉作为仓储和物流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2024年营收超过24亿元,但同样未能实现盈利。持续亏损是绝大多数机器人公司不得不面对的共同难题,而宇树科技则凭借其在四足机器狗细分赛道的绝对统治力,成为目前唯一可能实现盈利的公司,其年营收已超10亿元,今年利润有望达到1到2亿元。
尽管资本的热潮推动了机器人技术的快速迭代和产业成熟,但从高估值到高利润,从技术原型到可靠商品,人形机器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行业的未来发展不仅依赖于资本的持续支持,更需要找到能够落地的应用场景,形成可持续的商业闭环。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1789字 | 8分钟 ]
【原文作者】 极客公园
【摘要模型】 deepseek-v3
【摘要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