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摘要
生成式大模型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产品经理的角色,尤其是在AI时代,传统的产品经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焦虑。随着大模型能力的快速迭代,产品经理的工作边界变得模糊,许多传统产品功能逐渐被模型吞噬,导致产品经理的价值受到质疑。模型即产品的趋势使得产品经理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尤其是在模型能力不断扩展的背景下,如何“套壳”成为新产品设计的核心考量。
在AI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中,研发主导、产品打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与互联网时代产品经理被捧上神坛的辉煌过去形成了鲜明对比。微信的张小龙、今日头条的张一鸣等曾经的产品经理标杆,如今在AI时代似乎不再是主导者,而是焦虑的追赶者甚至旁观者。模型一迭代,产品经理们就焦虑,这种焦虑源于模型能力的快速提升,使得产品经理难以把握技术的边界,许多工作不得不推翻重来。
AI产品经理的焦虑不仅来自于模型能力的快速迭代,还来自于信息和知识的爆炸。每天面对新的技术进展和小道消息,产品经理们感到疲惫不堪。把握AI的边界成为AI产品经理的核心任务,但大模型的快速迭代让这一任务变得异常困难。例如,程龙在AI视频赛道的创业经历表明,尽管AI视频技术尚未达到天花板,但模型的迭代速度远超预期,产品经理必须迅速发布产品以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AI产品经理仍然有机会在垂直场景中找到新的发展空间。随着大模型走向垂直场景,产品思维正在重回高光。企业客户不仅需要生成能力,还需要稳定性、可控性和工作流整合,这些都需要深度的产品设计。程龙与影视公司的合作案例表明,行业洞察力成为产品差异化的关键,尤其是在通用模型难以掌握的领域,垂直场景的产品设计仍然具有巨大潜力。
从更长的时间线来看,大模型公司本身也在经历一场从技术驱动向产品驱动的转型。OpenAI和Kimi团队的产品化探索表明,模型正向产品方向转化,进行特定训练。产品经理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需要与算法研发一起确定模型在下一次迭代的方向,并提供有价值的市场反馈。特别是对于中高级产品经理而言,商业化成为必修课,如何找到有竞争力、能商业化的方向成为关键挑战。
AI时代的产品经理不仅需要理解人性,还需要掌握技术边界和商业化落地之间的关系。传统互联网时代的产品经理光环正在褪去,新的AI时代产品经理需要走出对过往光环的虚无追逐,抓住新的机会。产品经理的角色不会消亡,但旧时代的产品经理正在被淘汰,谁先适应新的AI时代,谁就能抓住巨大的机会。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2733字 | 11分钟 ]
【原文作者】 硅星人Pro
【摘要模型】 deepseek-v3
【摘要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