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摘要
Kapwing 联合创始人 Eric Lu 在一次面试 L3 软件工程师职位的过程中,发现应聘者利用 AI 准备面试内容,最终当场抓包并终止了面试。这次经历被 Eric 形容为“职业生涯中最离奇的视频通话”。Kapwing 是一家创意软件公司,用户可以通过其基于浏览器的工具在任何设备上制作视频,自 2017 年上线以来,已有超过 3000 万个视频在该平台上完成。
面试开始时,应聘者 Sam 的表现非常出色,简历显示他拥有丰富的全栈开发经验,且曾在三家初创公司工作过。Sam 的背景与 Kapwing 的需求高度匹配,尤其是在技术栈和文化契合度方面。然而,随着面试的深入,Sam 在描述具体技术细节时突然卡壳,无法继续详细解释自己的项目经历。经过再三追问,Sam 最终承认自己使用了 AI 来准备面试,并承认简历中的部分经历并非完全真实。Eric 当即终止了面试,并提醒 Sam 诚信在软件行业中的重要性。
这次面试揭示了 AI 在招聘过程中的潜在风险。Sam 利用 AI 成功捏造了项目经验和解决方案,但在面对具体情境和细节问题时,AI 的局限性暴露无遗。例如,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实现 DynamoDB 分页功能时,Sam 无法给出具体答案,最终承认自己并未直接开发过这些功能。这一案例表明,AI 虽然能够帮助候选人准备面试内容,但无法替代真实的技术经验和深入的项目理解。
Eric 在反思中提到,未来的面试流程需要更加严格,尤其是在细节提问和背景调查方面。他建议在面试中深入询问候选人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何与实际用户体验相结合,并坚持在电话面试中开启摄像头,以降低作弊的可能性。此外,背景调查在 AI 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候选人可能会通过 AI 美化简历,但人工核实仍然是确保信息真实性的关键。
尽管 Sam 的行为存在欺骗性,Eric 仍然以专业和同理心的态度结束了面试。他认为,面试不仅是评估候选人的过程,也是一次双向的学习经历。对于未来的求职者,Eric 强调“真相永远最有力量”,即使通过欺骗获得工作机会,最终也会因无法胜任而难以长期立足。
这次经历不仅为 Kapwing 的招聘流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也为其他公司和招聘经理敲响了警钟。在 AI 技术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识别和应对候选人利用 AI 进行造假,将成为招聘过程中的重要挑战。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3704字 | 15分钟 ]
【原文作者】 AI前线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community
【摘要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