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可灵AI、商业落地、收入增长、组织调整、技术竞争
可灵从技术突破到规模化商业落地进展迅速,不到一年便取得显著成绩。2025年Q2,可灵收入超2.5亿人民币,环比增长66.7%,在其他视频生成模型苦于商业化时表现惊人。上季度C端订阅制会员贡献占比70%,B端API服务占30%,本季度可灵AI首次在财报中以独立业务板块被提及。
伴随着收入增长,团队进行了调整。2025年5月,可灵AI升级为一级事业部,下设产品、运营、技术三大一级部门。Q2财报公布前,快手组织架构调整,可灵AI由盖坤统一管理三大部门,且正在自行组建商业化团队,保持相对独立运作。
可灵自去年起构建了完整商业化架构,选择多级代理商模式,B端将是主要发力方向。其已构建相对完整的商业生态,C端为用户提供会员订阅服务,B端为超2万家企业客户和开发者提供API服务,业务遍及149个国家和地区。在P端,可灵通过低于官方价格的API让利给专业平台,合作形式多样,如与Lovart、Fal.ai等合作;创作者还可在Freepik平台通过可灵制作素材获版权分成。在B端,可灵对不同规模代理商有分层策略,以较低门槛扩展渠道网络。
可灵的收入增长近乎“被动”实现,客户多因技术能力购买服务,技术能力几乎成为AI视频生成领域唯一可量化的判断依据。在行业早期,技术能力决定商业价值,可灵AI视觉生成与互动中心负责人万鹏飞的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产品竞争力。然而,竞争也十分激烈,Google发布的Veo 3在多项技术指标上超越可灵。在产品有技术优势时,如何从商业化和组织架构上抓住机会,将领先转化为实际收益,是快手面临的挑战。可灵更加独立的架构或许能为快手带来新机会,增强其技术属性和底层平台能力。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2251字 | 10分钟 ]
【原文作者】 硅星人Pro
【摘要模型】 doubao-1-5-pro-32k-250115
【摘要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