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机器人、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平台
人类对机械智能体的追求跨越了数千年历史,从古希腊神话中的青铜巨人Talos到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具身智能平台,这种渴望始终驱动着技术进步。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在WAIC 2025发布的Tairos平台,标志着行业从硬件竞赛向软件赋能的关键转折。张正友博士提出行业尚未进入”大哥大时代”的判断,揭示了当前机器人产业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的核心特征。
具身智能的复杂性体现在全链条技术闭环中。腾讯通过走访60余家机器人企业发现,硬件厂商普遍面临软件智能化的巨大挑战。Tairos平台的诞生正是为了解决感知建模、任务规划、动作执行三大环节的”数据效率低、部署成本高”痛点,其模块化设计允许厂商按需调用感知、规划或行动模块。平台包含的三大核心模型构成完整认知体系:右脑模型构建可交互的语义化3D环境,左脑模型实现80%复杂任务成功率,小脑模型则通过力觉触觉融合确保动作安全,这种”身心合一”的设计源自IPDE(虚实集成智能体)理论框架。
技术架构背后是深刻的哲学思考。张正友借鉴《道德经》”虚实相生”的理念,强调机器人需在数字世界预演动作并在物理世界修正循环。这种思想具体化为云端仿真平台,利用游戏级3D生成技术实现算法验证,解决了传统仿真工具场景单一的局限。现场展示的宇树G1机器人能自主完成路径规划、物体识别等任务,其实时演算特性每天产生不同交互表现,验证了平台算法的实用性。
关于人形机器人的热潮,腾讯保持审慎态度。效率瓶颈、形态限制和本体探索三个维度分析表明,双足行走在现代环境中未必最优。早期研发的轮腿式机器人Ollie就体现了对移动效率的追求。IDEAS框架描绘的未来图景包含五大方向:虚实世界融合、技术民主化、智能演进、智能体化和多模态感知,这些构成了评估产业发展的坐标系。
产业节奏方面,张正友预计还需三年实现技术成熟度质变。养老等复杂交互场景被视为具身智能的”试金石”,需要感知、规划、行动能力的协同突破。面对当前投资过热现象,腾讯选择以开放平台战略推动行业共进,其七年持续投入的耐心与当前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运营策略,体现了头部企业在基础技术领域的长期主义思维。这种”拧紧产业螺丝”的定位,或许正是加速”iPhone时刻”到来的关键催化剂。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3166字 | 13分钟 ]
【原文作者】 极客公园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0324
【摘要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