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如何突破AI算力“高墙”?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AI算力、中小企业、算力瓶颈、开放架构、产业生态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预示着 AI 将成为各行业重点发展的数字技术之一。然而,AI 算力面临诸多瓶颈,中小企业更是遭遇“算力高墙”,打造 AI 算力版“安卓”成为破局关键。
从市场情况来看,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发布大模型数量居全球首位,但 AI 算力存在高端算力供给不足、国产加速卡性能差距大等问题。在 AI 产业中,中小企业虽承载创新基因,对行业发展贡献巨大,但受算力成本影响严重。硬件采购成本高昂,一套英伟达 DGX SuperPOD 配套软硬件及服务项目中标金额达 2.592 亿元;租赁模式也困境重重,费用高且资源调度不稳定。算力竞争成为资本主导的“游戏”,中小企业可能因无法承担成本被挡在技术竞争之外,陷入“创新投入越高,生存压力越大”的恶性循环。
同时,随着大模型技术发展,企业算力需求发生变化,从单芯片算力需求转变为紧耦合的算力集群系统需求,跨层软硬件协同优化挑战增大。
面对这些挑战,中科曙光高级副总裁李斌认为国内智算产业需要类似安卓的生态创新模式。在 2025 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中科曙光协同 20 多家企业发布国内首个 AI 计算开放架构,旨在促进跨层软硬件协同,降低硬件采购与软件开发适配成本。基于此架构,还发布了曙光 AI 超集群系统,可为多种 AI 场景打造高效算力底座。
未来,只有实现算力资源“普惠化”,形成“开放包容、安全可信、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格局,中国 AI 产业才能突破“算力高墙”,释放中小企业创新活力,为科技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2042字 | 9分钟 ]
【原文作者】 钛媒体AGI
【摘要模型】 doubao-1-5-pro-32k-250115
【摘要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