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摘要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近期因对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投资退出言论引发广泛争议。他表示,由于“商业化不清晰”,正在批量退出对人形机器人的投资。这一言论在行业高共识的背景下被形容为“撤退宣言”,引发了正反双方的激烈辩论。众擎机器人CEO赵同阳批评朱啸虎“短视”,认为人形机器人是工业革命级的机会。经纬创投张颖也质疑朱的言论可能损害行业声誉,并影响其未来在机器人领域的投资机会。
朱啸虎的言论影射了两家公司——星海图和松延动力,这两家公司均对朱的言论作出回应。星海图澄清金沙江创投在投资半年后已退出,但后续获得了高瓴、蚂蚁等机构的加码,强调行业需包容创新生态。松延动力则发布机器人视频配文“无惧杂音”,暗示将继续推进技术研发。事实上,金沙江退出的仅是这两家公司的天使轮与A轮,共计不超过1000万人民币,许多人批评朱啸虎在短期获利后“过河拆桥”。朱啸虎的言论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讨论,是因为他精准命中了行业的情绪点:尽管机器人距离商业化较远,但估值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泡沫正在形成。
近期,人形机器人行业的融资活动异常活跃。星海图联合创始人许华哲提到,目前人形机器人整机公司融到1亿美金已成为一个小门槛。2025年前两个月,中国具身智能机器人投融资交易达成27起,规模达44.5亿元,接近去年全年。许多刚刚成立的公司获得了巨额融资,例如它石智航在成立50天后宣布融资1.2亿美元,阿米奥机器人完成亿元种子轮融资,千寻智能完成5.28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这些高额融资表明,天使轮融资已不再是传统的早期投资,而是某种更大赌注的入场券。
投资人对人形机器人行业的热情高涨,FOMO(害怕错过)情绪蔓延。2025年Q1,人形机器人天使轮融资门槛悄然提升至5000万美元以上,具备大模型能力的团队估值溢价或达到3-5倍。头部VC、大厂战投、产业资本等纷纷入场,头部初创公司如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等频繁融资,估值不断攀升。尽管技术商业化尚未明显进展,投资人已开始加大筹码,显示出市场对具身智能的高度关注和强烈投资意愿。
然而,巨额融资背后也隐藏着风险。朱啸虎指出,某人形机器人项目在B轮估值3亿美元退出,账面回报率300%,但企业实际年营收仅800万美元,现金流缺口达2700万美元。金沙江内部研究数据显示,具身智能项目中仅14%能证明其技术可带来可量化的成本节约或收入增长,资本效率比共享单车泡沫时期还要低40%。这表明,尽管资本大量涌入,但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商业化前景仍不明朗,估值体系存在不稳固的风险。
尽管如此,投资人依然对人形机器人行业充满信心。高瓴创始合伙人李良认为,具身智能的投资趋势是“软硬协同”,竞争趋势从“炫技”转向“实用”。国内完备的制造业优势和AI大模型技术的突破,为人形机器人规模化生产和成本控制提供了关键支撑。经纬创投张颖也表示,人形机器人赛道一定能出大公司,这些公司将与过往所有公司的意义都不同,继续吸引着所有人兴奋而焦虑地前行。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4811字 | 20分钟 ]
【原文作者】 硅星人Pro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community
【摘要评分】 ★★★★★